截至當地時間25日,亞馬遜森林大火已經持續了足足20天。濃煙籠罩在距離火災現場1700公里的圣保羅上空,有當地居民形容,“就像白天變成了夜晚”。
2019年8月21日,巴西羅多尼亞州韋柳港,由于森林大火,亞馬孫森林被濃煙籠罩。
雖說著火這件事在雨林地區已是稀疏平常,按理說不會引起這么大的反響。但不同以往的是,此次火災無論是在燃燒面積,還是持續時間上均較平時更為嚴重。此外,強風將燃燒煙霧從亞馬遜和朗多尼亞州帶到圣保羅等大城市,也引發了社交媒體對本次火災的重視。
相關專家分析,本次亞馬遜雨林大火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來自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INPE)的阿爾貝托·塞澤堅稱,亞馬孫雨林的火災有99%都是人為造成,“要么是故意縱火,要么是事故”。他表示,“今年亞馬遜地區的氣候和降雨量都沒有異常,僅僅是略低于平均水平。旱季只會助長火勢,而火災的發生終究是由人類引起的,無論這種行為是有意還是無意。”
“砍伐政治”下,雨林火災紀錄創新高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大的雨林,占世界雨林總面積的一半,生產著大氣層20%的氧氣,因此被譽為“地球之肺”。雨林橫跨了9個國家,但約有三分之二的面積在巴西境內。雨林物種豐富,被視為減緩全球暖化的重要幫手。
熱帶雨林起火本就是常見之事。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公布的數據,截至8月22日,今年以來巴西境內的森林著火點高達7.5萬處,平均每月將近1萬起火災,其中逾半數著火點位于亞馬遜雨林。
然而,仍有專家認定,本次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起于人為因素。這跟巴西當前的政治環境有關。
自今年1月巴西新總統博索納羅登臺以來,巴西的環保政策日益寬松。環保部門的罰款金額降到了11年來的最低,檢查行動也下降了7成,甚至有新聞報道稱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正著手實現亞馬遜雨林衛星監測的私有化……這些消極的環保政策,使得巴西農民認為得到了政府的“默認鼓勵”,更在無形當中助漲了國內伐木者和農場主的囂張氣焰。 轉自網絡
相關文章 | 評論排行 |
|
|